文件通知

    文件通知

    首页 > 文件通知 > 正文

    青大党字[2007]49号(中共青岛大学委员会青岛大学关于和谐青大建设的意见)

    作者:  来源:  编辑:    时间:2016-02-19 14:14:02    浏览:


    青大党字〔2007〕49号

    中共青岛大学委员会青岛大学

    关于和谐青大建设的意见

    (2007年9月7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制定本意见。

    一、和谐青大建设的重要意义

    和谐青大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全面推进和谐青大建设,是我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战略部署、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学校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和谐青大建设是实现高水平综合大学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我校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基础,但也存在着影响校园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只有认真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统筹调度校内资源、妥善协调各方关系、大力促进校园和谐,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综合大学。

    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全面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目标,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事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关系、完善校务管理、增强创造活力、促进校园和谐,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目标任务

    建设文化学术校园。校园学术氛围浓郁,文化气息浓厚,学术交流活跃,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师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关注人文,形成人文与科学交融、德育与美育贯通的良好局面。不同文化在校园碰撞交流,主流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大学精神的内涵和意蕴进一步丰富和升华,校训、校徽、校歌以及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形象认知、得到师生广泛认同。

    建设民主法治校园。民主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机制引入校务管理,民主法治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校规校纪体系健全,依法治校方略得到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管理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师生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力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各项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

    建设文明平安校园。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各方利益得到有效协调和兼顾。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和谐文化深入人心,良好道德风尚进一步形成。校务管理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生活环境安定有序、安全文明。始终保持学校政治安全、校园平安。

    建设诚信友爱校园。诚信友爱成为校园和谐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校园风尚的旗帜。和谐理念、和谐精神深入人心,广大师生以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团结友爱、彼此信任、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

    建设充满活力校园。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的作用有效发挥。束缚校园活力的制度性、政策性因素不断革除,有利于工作创新的机制和环境逐步形成,学术领域、管理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3.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充分发挥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维护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校内各种力量参与,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师生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完善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依法治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校方略,增强师生员工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推进校务管理、校园生活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法治校园,形成民主办学保障体系,促进校园公平正义,确保校园安定有序。

    坚持开放办学。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消除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提高国际化办学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办学机制。

    三、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巩固校园和谐的思想基础

    1.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基本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师生头脑、指导办学和工作实践。把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把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理想信念和形势政策教育,坚持经常性教育与主题性教育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和重大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重点组织好“科学发展、共创和谐”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把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师生、激发活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师生行为、引领校园风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中,落实到公民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以解决文明礼仪、校园环境、公共秩序、文化建设、网络文明、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加强规范引导,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校园风尚。

    2.提高引导校园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正面宣传、团结鼓劲,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营造以和谐发展为基调的舆论环境和思想氛围。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把党的主张和党委的部署贯彻到师生员工。强化主题宣传,大力宣传中央的决策部署,宣传学校和谐建设的新思路新进展、着力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新举措新成效,形成舆论强势,提高宣传质量,营造浓厚氛围。加强、改进和规范舆论引导,建立以宣传部门为主导、实际工作部门相配合、校内各媒体齐心协力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强化校园网络管理,强化技术手段,把校园网纳入新闻管理,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平台建设,密切关注网上舆论动向,建设网络监管、网上评论和自律组织三支队伍并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牢牢把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强新闻网建设,充分运用专题网站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建设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对校内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研讨会和论坛加强管理,确保学校的政治安全。

    3.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以文明创建为平台、以诚信建设为重点,把和谐创建的要求贯穿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提升校园文明和谐程度。巩固和发展文明校园建设成果,完善文明校园建设长效机制。组织好以“知荣辱、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形成团结友爱、扶危济困、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无偿献血、慈善关爱、资困助学等各类公益活动。组织好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四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做到制度化和经常化。开展“共铸诚信”创建活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增强校园诚实守信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心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深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弘扬和践行以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继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校训教育和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的宣传教育,深化师生对大学精神内涵的认识和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完善大学文化的载体,推动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在校务工作领域和日常管理领域的应用,加强对校徽、校歌内涵的宣传,推进校徽和校歌的推广、传唱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培育学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以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学风。以建设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契机,整合校内文化素质教育的各类资源,搭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新平台。以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心理健康节、宿舍文化节、精品学术讲座和校园文化精品展演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形成良好的文化导向,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加强公益性文化宣传设施建设,加强校内文化市场管理,优先安排活跃师生业余生活的文化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剧院、体育馆、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健全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广大师生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不断提高师生健康水平。

    5.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激发全校的创造活力。从舆论、政策、机制、制度上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校园环境和浓厚氛围,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创业愿望和奉献精神。继续完善“特聘教授人才工程”,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的机制。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和谐建设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宣传,总结推广和谐建设的经验,认真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员工的和谐意识,推动和谐青大建设深入开展。

    四、构建和谐关系,促进学校事业和谐发展

    1.长远目标与阶段性发展重点的关系。妥善处理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关系,紧紧围绕高水平综合大学建设的目标,确定好阶段性发展重点,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

    2.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把工作思路由外延发展为主逐步转变到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上来,在苦练内功上下功夫。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学科、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实力。在注重内涵发展的同时,兼顾外延发展,拓宽发展渠道,扩大学校教育资源服务的覆盖面。

    3.全面发展与重点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全面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瞄准国家目标,明确战略要点,找准突破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支持重点学科发展,设立学科特区,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倾斜。大力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有选择、有重点地根据现有学科资源和学科布局情况构建人才高地、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4.改革发展与保持稳定的关系。继续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师生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引导教职员工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付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协调并进。

    5.事业发展与师生发展的关系。把以人为本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和价值体系的核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通过学校事业的持续发展满足师生的发展要求,在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兼顾好师生的利益诉求。着眼师生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师生个人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和谐统一。坚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让学校事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师生。

    6.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学术权力系统和行政权力系统是大学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按照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原则,推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创新,确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职责划分,实现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向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的转变。

    7.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深刻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在联系,大力倡导在人文教育中融注科学精神的内涵、在科学教育中灌注人文精神的渗透,努力推行蕴含科学精神的人文教育和蕴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深度融合与和谐发展,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五、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和谐建设打牢基础

    1.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牢固树立以发展促和谐的理念,以学校事业发展推动和谐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事业发展全局,进一步凝练办学理念,转变发展观念,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继续走高质量、有重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教学水平提升、学科品牌建设、科研振兴、人才强校、国际化发展和管理创新六大办学战略,全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加快推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围绕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完善有利于创新资源聚合、创新活力增强的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校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行政机构的架构,按照“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健全党委领导、行政负责、部门协同、师生参与的校务管理运行机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更加注重履行服务职能,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效率,为师生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以完善校园公共服务设施和解决师生生活需求、发展要求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逐步形成惠及全体师生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校园网络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以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建设为平台,强化学生事务大厅的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大学生服务体系建设。

    3.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保障师生的民主权利和政治参与。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和依法行政,依法制定学校规章、健全制度规范,构建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框架,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把依法治校与从严治校有机统一起来,严格规范办学活动、管理行为和管理措施。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征求意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干部研讨会制度、教代会制度、学代会制度,健全重大决策的程序,完善民主管理的机制,丰富民主参与的形式,依法保障师生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各个层面扩大师生有序的政治参与。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民主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师生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4.完善安全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事故灾难和各类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参与意识。完善安全工作机制,继续开展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检查,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和重点危险源的监督检查,提高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

    六、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维护学校平安稳定

    1.畅通民意沟通和利益表达渠道。坚持校领导定期走访和接访制度、联系学院制度,完善学院党政领导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正确反映师生的利益诉求,把听取师生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在协调利益、反映诉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畅通师生来信来访、校务公开电话、校长公开信箱等校情民意表达渠道。教育师生员工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引导师生员工通过法定程序表达利益诉求。

    2.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化解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党政职能部门负责,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参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妥善化解各类校园矛盾的调解机制。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重点放在基层,完善校、院、系三级调解工作网络,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度,依法及时处理和解决师生反映的问题。着力解决师生重点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师生利益的行为。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师生利益和校园稳定。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综合治理机构建设和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和巩固社会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学院”、“平安部门”、“平安单位”、“平安公寓”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充实治安队伍力量,运用现代技术提高校园治安防范能力。

    4.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学校党政机关要强化服务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师生,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综合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利益调解、民主法制等方法,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坚持全心全意依靠群众的方针,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师生员工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七、加强党的建设,为和谐青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强化科学、发展、民主、法制、服务的执政理念,把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转到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执政、民主办学和依法治校上来,不断增强领导和谐建设的本领。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制度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严格党的纪律和党内生活,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使学校基层党组织成为和谐青大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内容,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发挥好广大党员在和谐青大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身体力行,形成风气。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维护公平正义、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党风廉政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章和法纪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优良的党风推动廉政建设和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八、加强对和谐青大建设的组织领导

    1.把和谐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和谐建设的领导,把握方向,落实措施,整合力量,加强协调,营造环境,努力形成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和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把和谐青大建设的目标任务列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2.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和谐青大建设既是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建设任务,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搞好规划,明确责任,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实施。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和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视解决好本部门本单位影响校园和谐的突出矛盾,扎实做好和谐青大建设的各项工作。

    3.努力形成和谐建设的合力。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双代会”履行校务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发挥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和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与学校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促进政党关系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尊重信仰自由,依法处理宗教事务。

    4.营造和谐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坚持开放办学,全面实施《“十一五”国际化办学专项规划》,充分利用国外高等教育资源,在对外交往、学术交流、合作办学中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进一步落实《青岛大学服务青岛行动计划》,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文化引领、咨询服务、资源共享等形式为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形成学校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机构、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增强办学的社会适应性和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对外宣传的效果,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营造和谐、友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此件发至各学院党委(党总支)、各学院,校党政各部门,校直各党委(党总支),校直属各单位,各群众团体〕

    主题词:和谐青大 建设 意见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长助理。

    中共青岛大学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9月7日印发

    (共印25份)


    上一篇:青岛大学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下一篇:党委宣传部关于统计2006年度文化工作情况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