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1月14日,学校机构改革与中层干部调整工作全面启动。为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构建与“双一流”大学建设和“十三五”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机构体系,在本次机构改革与调整工作中,学校对党政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直属单位进行了调整优化。新成立了合作发展处等6个单位,此次涉及调整、理顺、更名的单位有6个,撤销了2个单位,调整了5个单位的隶属关系,对2个单位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划转,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党政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直属单位中层干部管理岗位。围绕本次学校机构改革与调整工作的内容、意义、重点工作等,记者日前采访了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江南。
本次机构改革与调整工作,经过了前期半年多时间的充分调研与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稳定推进。肖江南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双一流”战略正在深入实施,我校内部机构设置与管理运行中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也开始凸显出来,正迫切地需要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真正实现“学院办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指出了目前学校在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要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等。本次机构改革与调整正是落实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与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这个工作为学校全面实现“一三五五十”中长期发展思路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精简高效”,是本次机构改革与调整工作的三大原则。肖江南解释说,本次机构改革是在校党委、校行政的统一领导下,本着统筹任务、统筹资源、统筹机制的目标,着力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转职能,转作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坚决做到在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青岛大学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文件规定的范围内设置机构。根据学校当前重点工作和新增职能,在保持原有党政管理机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对党政职能部门进行调整优化。
其中,统筹规划的原则是对职能相近或密切相关的机构进行适当整合。如党委办公室与校长办公室合署;招生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出国留学教育中心挂靠国际交流合作处;继续教育学院与应用技术学院合署,调整为教学机构。突出重点的原则是根据学校当前重点工作和新增职能,适当增设机构。如成立合作发展处,将原发展规划处对外服务职能划转至合作发展处;将校友工作办公室、青岛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处、服务青岛办公室挂靠合作发展处;成立胶州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成立青岛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并挂靠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成立博物馆、校史馆并挂靠综合档案馆;成立教育集团。而精简高效的原则是对职能不明确或职能多重交叉的机构予以撤销。如撤销政策研究室,将其职能划转至党委、校长办公室和发展规划处;撤销东校区管理办公室,将原东校区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能划转至安全管理处和后勤管理处等。
对于全校教职工比较关心的调整优化二级单位中层管理岗位设置这一工作内容,肖江南介绍说,调整优化二级单位中层管理岗位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党政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和教学科研单位的管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优化校、院两级人力资源配置结构,落实学院办大学的主体地位。在这次调整中,将遵循因事设岗、实际需要、精简高效、重心下移、总量控制的原则,严格按照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的我校中层管理人员岗位数进行岗位设置。其中,党政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中层管理岗位通过调整优化,大幅度精简,减少岗位26个,减少21%,占全校中层管理岗位的比例,由原来的39%减少到31%。而教学科研单位中层管理岗位通过调整优化,大幅度增加。增加岗位27个,增加14%,占全校中层管理岗位的比例,由原来的61%增加到69%。
关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肖江南介绍说,一是为了实现机构协同高效的运行,将进一步完善部门工作职责,解决职能缺位、重叠、交叉等问题,明确职责范围,理顺权责关系。二是将进一步调整部门内设机构,优化内部运行流程。
肖江南表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涵。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提高学校党政职能和直属单位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服务能力,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好服务支撑,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正是本次机构改革调整工作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学校希望,通过这次机构改革与调整,能实现学校管理体制简约高效,各职能部门职责明确,集中精力谋划学校发展;能促进管理服务能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品质;能深化教学科研单位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其办学活力与动力,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服务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和“十三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