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

    新闻宣传

    首页 > 新闻宣传 > 正文

    胡金焱应邀出席2019年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建设高级研讨会并作主旨报告

    作者:刘恩贤  来源: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编辑:张传亮    时间:2019-08-01 09:16:02    浏览:


    新闻网讯 7月22日-24日,“名师谈科研与教学—2019年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建设高级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校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教育金融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胡金焱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首场主旨报告。会议期间,胡金焱与兰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付德印教授围绕党建工作、人才工作、教育教学改革等进行了座谈。

    本次会议由兰州财经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部分金融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和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60多所高校近150余名金融类专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参加了研讨会,共有10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报告。胡金焱的报告题目是《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他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

    胡金焱认为,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改变高等教育。这种“变”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正在面临没有教材、没有课本的大学。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突飞猛进,海量知识指数化增长,理工农医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正在冲击大学课堂,来不及更新教材和课本。二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知识已经突破了时空界限、大学界限,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最好的课程。他同时认为,高等教育也有“不变”,有形的大学是无形的大学无法取代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的、基本的、基础的专业知识教育及其体系是无形的大学无法取代的,学业指导、耳提面命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无形的大学所无法取代的。二是大学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进行人格教育,成人的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是无形的大学解决不了的。三是有形的大学体现大学精神,围墙围起来的是大学的文化,文化的熏陶、大学的味道、大学的气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大学无法提供的。所以,网络资源和新技术的发展,只是大大扩展了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大大拓展了大学人才培养渠道,大大促进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大大增强了大学人才培养功能,但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职责和基本功能是无法改变的。

    胡金焱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适应这种“变”与“不变”。一是走出传统的传授知识型教育。在过去的大学和传统的传授知识型教育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体现在“五个一”上:一个老师、一本教材、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个嘴巴。而学生是“观众”,不是学习者,是评判者,对学生学得怎样没有有效评判。因此需要实施“课堂革命”,让教师变成导演,让学生成为演员,推动课堂立体化起来,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结合起来,教与学互动起来,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他指出,所谓翻转课堂、启发式、讨论式、混合式教学改革,就是要让大家都动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走出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传授模式,让学生享受整个教育过程,享受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二是走向创新型的教育。他强调,现在高校不能仅仅是专业教育、知识教育,如何把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大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需要大力推进专业现代化改造,打造专业“升级版”,并将专业教育与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有机地、深度地融合起来。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延伸,才能在大学期间奠定学生的创业基因,走向社会之后有效缩短创业适应期。三是走向开放性的教育。要打开大学之门,推动人才培养的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跨国界,实现课程的共建共享共赢、学分的互通互换互补互认。要围绕人文素养的熏陶、科学精神的训练、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形成四个方面,重塑人才培养模式,使本科教育立体发展。

    胡金焱强调,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正在深刻改造大学的教育功能。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颁布实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他认为,把这些会议和文件进行综合分析,传递出了以下重要信息:一是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二是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把立德树人贯穿到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全过程,构建完整的“三全”育人大格局。三是强调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四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扭转和克服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等等。五是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六是加强大学的质量文化建设。他认为,总起来看有几个变化,一是由强调本科教学转向强调本科教育,标志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二是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突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强调高水平教学科研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三是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体现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四是坚持“以本为本”,强调“四个回归”;五是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包括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学生、“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以及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等。

    胡金焱强调,要高度重视当前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教育教学理念需要转变。目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以本科教育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还没有形成。二是高校质量意识、质量文化远未形成。尤其是地方高校,缺乏学科高峰、学科高原,特色发展薄弱,教师从数量到质量到不足,很多学校依靠扩大学生规模来保运行。三是专业优化调整滞后,远远没有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动态调整机制。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开始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专业升级没有起色,专业认证行动迟缓。五是存在学校、教师、学生投入不足的问题。学校投入不足表现在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投入不足表现在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不高,学生投入不足表现在存在补考清考等现象。六是教学评价重量轻质,“水课”多“金课”少,真正的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七是知识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不够。教师参与人格教育、思政教育不够,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还有很大差距,教师思政也需要高度重视。八是专业教育与就业的相关性匹配度不高,要推进专业的关停并转和升级改造。

    最后,胡金焱谈了对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一是推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树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质量文化的理念,着力打造以人才培养为体,以教学科研为翼的“一体两翼”格局。要推进“四个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供给为中心向以需求为中心转变、以投入为中心向以产出为中心转变。要实行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分制改革,实现“四个自主”,即: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学业生涯。构建“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推进专业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打造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温馨的教育教学体系,帮助和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二是推进专业现代化,强化专业认证和交叉融合。要通过巩固强化优势特色专业,改造传统老化专业,压缩长线冷门专业,归并相近碎片化专业,暂停甚至取消办学条件差、办学能力弱的专业,打造与时俱进的本科专业升级版,实现专业建设的新旧动能转换。同时要强化专业认证和交叉融合,加快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着力推进“双万”计划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三是以信息化为载体,打造“金课”,实现课堂革命。要推动教学评价由“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让老师做导演,让学生做演员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要推动教学活动由教师单向教向师生双向互动转变,实现探讨式、互动式、启发式、翻转式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课堂由平面化静态化向立体化动态化转变,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由知识教育教授型改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课程立起来、教学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四是要落实“四个回归”,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四个回归”落实到学校当中,就是要让学生回归教室、教师回归教学、学院回归人才培养、大学回归教育事业。在解决教师投入不足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师荣誉体系、考核体系、教学型教授的评审体系,教得好一样可以当教授。教师要潜心教学、热爱教学、投入教学,上课不仅要有教材,还要建课程网站,做到教案到位、网站到位、课程改革到位、学习教育到位等等;不仅做学生的专业导师,还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既要有师才师技师艺,又要有师德师责师爱,做到了就是好老师。在解决学生投入不足方面,要增加学业挑战度,强化教学过程考核,以毕业率、就业率、深造率、出国率“四率”检验人才培养效果,让教室里见得到人影、操场看得到身影、网络听得到声音。五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要打造课程平台、众创空间平台、孵化平台,打造课程体系、训练体系、孵化体系、“导师+”体系、基金项目体系,通过三个功能区五大体系让学生玩起来、嗨起来、热闹起来。第六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推动本科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落脚点。


    上一篇:胡金焱考察西部地区部分高校和医院并看望我校援疆人员 下一篇:矢志报国强军 担当时代重任——校长夏东伟致青岛大学现役、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慰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