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岁末年初,除陈布新之时,校园里涌动着改革的热潮。学校正在实施的教学科研单位调整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大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用“惊喜”“里程碑”“战略谋划”等词语来表达对这次调整的热情和支持。大家普遍认为,这次教学科研单位调整优化是学校谋篇布局、实现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顺应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符合学科建设发展规律,解决了以往我校在院系设置中存在的一级学科跨学院设置、本科专业多学院重复设置等问题。调整后的学科专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专业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激发了学院的办学活力,也激发了师生自我发展成长的内在动力。广大师生在热切关注支持的同时,更充满对学校、学院未来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新期待。
90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瀛教授,在得悉本报采访内容后,头天晚上手书了他对这次调整的认识。他认为,国家启动了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要求在未来不同时期,我国不同数量的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不同批次的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这也表明,国家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差别化”应指某些学校、某些学科与其他学校相比,有其特色、优势,应给予优先支持。要进入“双一流”,首先要找出与一流的差距。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找差距,而我们首先要与国内一流大学找差距。我们的差距仍然是高水平学科少,有国内影响力的学者少,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少。我校通过这次教学单位调整优化,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现状和差距,为学校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开展今后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次调整,学校也会更加明确将要发展哪些优势特色学科以及如何发展的战略策略。
文学院退休教授刘增人对这次教学单位调整由衷感言道:“补齐短板,乘胜向前,祝我青大,风前扬帆!”刘增人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视野看待这次调整,他认为:自从自然人进化为社会人以后,我们就面临着必须回答、无法绕开的三个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自我、人与自我心灵世界的关系。高等学校的自然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四类学科的设置,正是对应这三个关系。因此,这四类学科是否健全,就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是否完备的标尺之一,是区别于其他专门学校的根本性标准之一。1993年以前的青岛大学,只有文学一枝独秀,缺乏哲学与历史学科的支撑,对综合大学认知的高度和宽度不足。如今,学校设置了哲学与历史学院,无疑是青岛大学学科建设史上的大事与幸事。
教学单位的调整优化,让广大一线教师精神振奋,大家共同的感受是,这次调整有利于学科发展,也有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体教师及科研人员要把学校的发展愿景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凝聚力量,发挥学科团队优势,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成就。
化学化工学院张晓东教授,在接受采访中回顾了我校以化学为基础的相关学科经历的20年发展历程。他认为,我校目前开展的学科调整工作非常符合目前中央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精神。此次学科调整后,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两个一级学科,具有相对较大的发展空间优势。学院应该抓住这次机遇,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来统领各项工作。特别是要面对现实,以特色建设为抓手,通过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他相信,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化学化工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一定会得到快速提高,学校的这次调整也必将会成为促进青岛大学快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孙玉杰副教授说,这次师范学院的有关调整,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来自于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自身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完成改革进程中的教学任务。同时,改革也为广大教师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而教师的发展最终将惠及学生。
“电子信息学院的成立是校党委高瞻远瞩,在广纳众言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学院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电子信息学院是本次调整中新组建的学院,学院目前在编的40多名教师群情振奋,干劲十足。这几天教师们在学院微信群中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微信群几乎被刷爆。该学院微电子专业单福凯教授对学科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微电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微电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我校微电子专业经过6年多的建设,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电子信息学院的独立设置将有力促进微电子专业发展。我们借势发力,使微电子专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建设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电子信息学院,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微电子专业人才。
姜昕副教授于1998年起任教于我校文学院新闻学专业,对于学校此次学科调整,她表示自己有“三喜”。姜昕说自己在文学院工作了17年,对文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下子离开有点依依不舍。但从学科发展角度来说,自己一直都很期待我校新闻传播学能获得与其一级学科地位相匹配的发展平台,愿望突然实现了,她不由得为之感到惊喜。一为学科发展喜,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后,学科建设目标、定位、思路都将更为清晰,更便于集中资源、发挥优势,同时,学院能够以更专业的姿态融入新闻传播学这个学术共同体中,交流对话的平台更加宽广。二为学生喜,学院的成立,将为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目标提供并整合一系列资源,包括平台、师资、课程体系、实践基地等,学生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可以更顺利地融入职业共同体。三为同事喜:拥有学院平台资源,教师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职业评价将更加符合专业规律,职业定位和职业地位明确了,在对外学术交流以及与业界合作中也将更为从容,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成为学科发展与学生培养的内生动力。
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孙杰副教授对记者说,他完全赞同和支持学校教学科研单位调整工作。他认为,本次调整工作完全符合国务院近期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思想和要求,这充分反映出学校领导班子的战略眼光和改革魄力,必须将为我校“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广大教师一致表示,在目前的过渡阶段要以大局为重,尽力支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自觉坚守岗位,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